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雨检文苑】父与子的较量
时间:2021-04-2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傍晚下着小雨,下班回家时儿子正在看动画片《葫芦兄弟》,故事才开始,片首曲叮叮咚咚的乐音,盖住了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放下包,坐到沙发上陪他一起看了起来。儿子对这个在我儿时即已风靡老故事兴趣浓厚,已经看过许多遍,对所有的情节都很熟悉,但此时还是盯着电视目不转睛。那份投入以我肚中零星的几个成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等根本不足以形容。看了几分钟之后,我的心里开始不由自主地生出了一系列问题来:看电视会有辐射吗?对眼睛伤害大吗?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吗?这类明知故问、无法回答、反复出现的家长型问题,不断在我脑子里加速循环。我仿佛成了被网红人物访谈记者易立竞追问的采访对象,开始变得局促不安起来,一心想尽快制止孩子再看下去。于是我使出不久前才从网上学到的一个方法,对儿子说“再看五分钟,你自己关电视好不好?”他显然是已学会了应对之法,跟我讨价还价:张开一只小手,伸开五指举到我眼前认真地说:“六分钟可不可以?”我当然顺坡下驴,立即敲锤:好吧,成交!但两三分钟后,我便告诉他时间已到。他依旧目不转睛的说:“我想说话不算话行吗?“不行”!这时他的习惯的反应便习惯性的出现了:带着哭闹的腔调说着“我还要看,我就要看”。对此我要有预期,从容地施行另一个才学会不久的教子之策:一边拿起遥控器强制关机,一边模仿老人沙哑的嗓音,扮演起葫芦娃中“爷爷”角色来。这招总算奏效,孩子对葫芦娃情确实有独钟,他立即转怒为喜进入角色,大声喊道:“爷爷、爷爷,你扮演蝎子精吧?我要把你的大刀砍成三段”。这让一旁刷手机的外公莫名抬头,满脸疑问地张望。我肯定也是一脸尴尬,虽然我当时没照镜子。
夜幕渐渐的降临了,在全情投入之下,从葫芦娃到托马斯再到小猪佩奇各种剧情,轮番的、穿插的、持续的在我和孩子搭起的舞台上上演。屋子里充满了时高时低的对话声、叫声、笑声,一片欢愉。然而成年人的心里总是充斥着无数的担忧,就像家长的眼里总是充满无限的期待一样。正当我忘情的角色扮演之时,满书架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古诗词种种绘本,还有汉字识字卡、点读笔、小算盘等教具突然冷却了我的热情。我的心里飘出另外一些问题:花了不少银子买来的这些材料,对孩子的价值大吗?他能够坚持学下去吗?是这些东西适合他吗?这些易立竞式的自我提问再次循环。随之而来的还有妻子重复过多遍的指责:“带着孩子这么疯有什么用?你除了和他玩这些无聊的游戏,还能不能带他看看书?”我虽然对她的教诲不太认同,但很能理解她的焦虑心情。为人父母,谁不一心希望孩子在知识上不断进步,甚至恨不得一蹴而就,把买来的“知识”一股脑倒进他的肚子里。倒并不是介意糟践点钱,荒废时光才是不能承受的心灵之痛。这样的想法将我刚刚那种找回童年般的快乐感觉一扫而空。我那堆满褶子的笑脸顿时垮成了一副严肃阴沉的表情。我径直地取出一本自认为擅长的《唐诗三百首》,一本正经对孩子说:“来,现在我们开始读书,把《劝学诗》背一遍给我听听”。对于我的这一急转直下的态度变化,孩子有些猝不及防,但他仍然几乎是脱口而出:“哎哟,我不读书,我以后就当文盲”。看来这孩子已经模糊地感知到了一些读书功用或意义,只是他却乐意做出当文盲的人生选择。我只能故伎重演,再次用沙哑着声音说:“葫芦娃,你会背《劝学诗》吗,老爷爷想听 ”。他这才咿咿呀呀的背了起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突然他停下问我:“爸爸你会背吗?”他也来了让我猝不及防的一招,还好我前两天写毛笔字时练过几遍,印象尚在,便略带卡顿地背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背完心中虽有余悸,却也莫名的滑过一丝卑微的虚荣感:终于在一大家子人面前示范一回言传身教,感觉蛮好的。
愉快的时光总在短暂和急促的流淌,无聊和乏味却始终缓慢而绵长。不知不觉间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7点半,又到了每天例行的网课时间。我习惯地站到了书桌和小椅子边摆好平板,喊道:“安安,来上课了”。孩子没有回应,依然趴在茶几上,摆弄着他的小汽车,玩着“汽车叠罗汉”(我有点后悔教他这么好玩的游戏了)。紧接着便是第二遍、第三遍呼唤,依然如此。接着从口头命令到戒尺警告再到拖拽抱起的日常程序开始运转。终于把他勉强的放置在小椅子上面,双手按住不敢松手。直到英语课程的画面把他的注意力吸引,他才稍微安稳下来。忽而他又站起来,一个箭步奔向茶几,把托马斯小火车取来拿在手上。真是万事开头难,他终于“按规定”上课了,我也松了一口气。对于接下来上课过程中他的那些抠鼻子、脱鞋子、摆弄小汽车等连续不断的小动作,我也就选择视而不见,只是提醒他几次,要及时跟读、点选。
  英语课后稍事休息,便进入数学课时间。可能他更加喜欢数学,这回主动的坐到了位子上。但课上到一半,他又提出来要边吃饼干、喝酸奶边上课。我因对他英语课的三心二意已然不满,便断然拒绝这个新的要求。他也并不示弱,站起来就要去自己拿。这时我又有些心软,但妻子的教诲又浮现出来:“你别总是纵容他,惯坏了怎么办?”这一闪念让我心生怒火,但还是压着性子重复劝导他:“学习要认真,不能三心二意,不要像小猫钓鱼”。他对我的谆谆教导充耳不闻,依然吵闹不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小家伙的犟脾气真是得我真传,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不依不饶把我的心火越扇越旺,心想:你还不到四岁,我还治不了你了?!于是拿起戒尺再次严重警告。但他似乎习以为常,反而更加坚决地和我斗争,大声喊着:“要把爸爸蝎子精打死,你走,爸爸走”。我真是“怒不可遏”,举起戒尺就要给他上一盘竹笋炒肉丝,他全力的哭喊着挣扎、摆脱。一旁的外公赶紧过来斡旋、调停,最后双方妥协:由外公陪着他继续把课上完,免予家法。这样才平息了这场父子间的危机。
不一会课上完了,我还余怒未消,小家伙却又凑了过来,亲热的叫着爸爸,要跟我一起玩大鲨鱼、小鲨鱼的游戏。这让我的肚子里五味杂陈,深刻的感知到孩子的天真。当大人对孩子的行为横加阻拦,甚至对其打骂时,他们虽然无力反抗,但那双天真的眼睛里透露出怨恨和伤心。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父母一如既往的爱和依赖。我心中陡生悔意,虽然我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来说明自己在正当地履行父亲的责任,但对这么小这么天真的赤子,强迫他做不愿为之事,而施以打骂、呵斥,这真是于心何忍?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遥想儿时的岁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为了生存生活疲于奔命,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业、前程,只能将这一切交由造物主来安排。这样的无奈,虽造成了孩子在知识、能力上的荒疏,却让他们的心灵感受到像风一样的无拘无束,那种感觉的价值固然无法评估,却有一份美好始终藏在心底,滋养着心灵。如今这些当年自由自在的孩子都已为人父母,虽然不再因短衣少食而愁苦,却无法逃避排山倒海的社会竞争。不必说各地中学都在为高中、大学升学率而如火如荼的比拼;不必看每一年就业市场都奔腾着潮水般的就业大军;只想想蹭蹭上涨、居高不下学区房的房价,就有多少人寝食难安,焦虑、彷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承载着父母的理想、希望以及荣光,这样的复杂情感时刻被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撞击,让无数父母吃不安、睡不眠。不奢谈让孩子成龙成凤、成名成家,就是正常的成长成人又谈何容易?这样的压力传导给孩子的信号就是无所不学、无时不学,不断地把所谓的起跑线上提前再提前,把一个学龄前儿童当成了高中毕业生。普通人无力改变世界,无法逃脱命运安排,无意脱胎换骨,就只有将内心的自我矛盾,化为对孩子苛刻的要求,和未来的热切期盼,无法顾及孩子的自身特点、心灵快乐和自由梦想,将压力的大山越堆越高,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越来越大的阴影。却只能说一句:如之奈何?
窗外的雨依然不紧不慢的下着,鸟儿们也各自找到了栖宿之处,不再鸣叫了。路灯昏暗的光辉被摇晃的树叶破碎后,夹着水汽透入屋里,带入了春雨的寒凉,把夜铺展开来,遮蔽起心底的沉重。
                                                                                                            
                                                                                                                                                                                                                                                                                                                                                                                                            第三检察部 周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