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雨检文苑】青鸟——我的学法心路
时间:2019-05-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我是工科出身,正正规规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但为什么要跨专业学习法律呢?其实,促使我走向这条“不归路”的是两件俗事:第一件是我大学老师在《法律基础》课上屡次的煽惑,他说自己从英语专业转行学法律,混得很成功,出门住酒店没有低于类似海螺的四星级酒店,这让我觉得学习法律就会很有钱,起码出门住海螺;另一件是台湾政客宋楚瑜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林肯纪念堂里坐着的是学法律的,建造纪念堂的都是学工科的”,这让我觉得学习法律会很有地位,起码比工程师高贵。那时我正“青春十八岁”,很轻易就上了这两个家伙的当,把法律当成一位公主,珠光宝气又高不可攀,很自然的成了我的梦中情人。我总感觉她在冲我微笑,向我招手,我怎么能受得如此引诱?

  于是我义无反顾的向她走去,白天泡在图书馆、教室里读,晚上躺在宿舍床上看,在西方的法律著作中翻滚、打转,囫囵吞枣的看着《法律的概念》《正义论》《论法的精神》等等书籍,眼里、心里、脑子里哪哪都是自由、秩序、正义等等看起来非常崇高的价值,觉得法律简直如同高远的夜空,永无尽头、深不可测。而古往今来那无数的法学家们,就像满天繁星般闪亮、耀眼,他们睿智、雄辩,魅力四射,令我神往。此时的我,觉得法律无所不能,而自己已然掌握了公平、正义、权利、义务等等先进武器,所向披靡。所以跟人说话时离不开本位、思辨之类抽象的词语,写文章左一句法彦又一个名言,还总摆出一副“一览众山小”浅薄模样。我的胸中也总有一种挥斥方遒的意气,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法律似情人一般的美。

  来到检察院以后,带着“樱木花道”般的优越感,从事法律实践。首先经历的是熬夜奋战的反贪生活,在反腐的战场上我突然发现自己无枪无弹,却满目硝烟;在心理的较量与话语的交锋中,那曾经给我无穷力量的璀璨星空突然地消失不见,能感觉到的只有手足无措的乏力感,以及各种的不适应与不习惯,在罪恶面前,无法空谈,迫切需要的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我突然觉得法律的面孔有些狰狞,一点儿也不好看;后来辗转又经历了审查批捕、起诉之类的实践,在“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案件面前,我渐渐体会到人生的无常、现实的冰冷、犯罪的残酷,在法律面前只有生硬的证据,没有温热的情感,而我既焊接不了证据的锁链,也握不住“达摩克利斯之剑”,正义对于我只有茫然。我心中那座法律高塔好像是砂砾的构建的,脆弱而松散,经不起现实生活的检验。于是我开始退缩、悲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法律原来并不美。

  屈指一算,我在法律监督这个战场已经“抗战”八年,学习法律也超过十年,而心中常常郁积着一种“欲说还休”的“闲愁”。我不禁自问:我心中的法律究竟是什么?何以书本中的情人在现实中变得面目狰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法律的理想总是很美满,法治的现实却无比的骨感。法律人的幸福与苦楚,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回环往复,是情感与理智之间艰难选择,在被逻辑牵着下走着的经验丛林。我不禁想起两句诗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如今,既然我依然被当做“青年”,我就不能未老先衰,颓废自弃。我情愿做一直殷勤的青鸟,往返与理论和实践山水之间,为真诚、善良、美好的法律情人探看。我情愿做一直殷勤的青鸟,在法治发展的曲折、坎坷的道路上,用孜孜不倦的艰苦探索,作出一点绵薄的贡献。在这只青鸟的眼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法律一直都很美。 

  

  雨山区人民检察院  周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