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儿时游戏
时间:2017-06-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70年代初生在小镇上的我,身为女孩,却天性顽皮,儿时记忆大多驻留在各种各样游戏中,现在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童心不泯。

儿时游戏真的很多,女孩子大多玩跳皮筋、跳房子、砸沙包、捉迷藏、抓子儿、翻站等一些比较温和的游戏,激烈一些的炸大炮、推铁环、斗鸡(一种单腿跳行追逐,用盘起的膝盖进攻对方膝盖,双脚落地者为败方的游戏),当然也不是男孩子专利。

先说炸大炮。母亲觉得最脏莫过“摔泥炮”,可我喜欢,常弄得衣服、脸上、指甲缝里到处都是,为此母亲总要收拾半天。不乐意又拗不过,母亲提醒我,万一弄脏衣服,不要摸,等干了,回家再刷。也许是因为不常玩的缘故,记忆反而特别清晰。夏日雨后,三五个小伙伴就近找一处干净的松软黄泥巴地,用手挖一块,压成泥坨,再找块干一点的水泥地,或屋檐下,或镇上农村信用社门前,就地蹲成一圈,各自做好软硬适中的泥坯。调节坯的硬度是门“技术活”,既要便于反复揉捏,又不致于过硬开裂或过软不成形。然后反复摔搓成扁扁的长方体或圆柱体,用手抠出中间的泥巴,再用手慢慢地捏压,整理成形,四周的“墙壁” 既要厚实又要等高,底子要既薄且匀。多余的泥巴留在一旁以备补偿对方用。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游戏规则是,两个人同时摔,啪啪两响后,底儿炸开了花,窟窿大的胜出,但两人都要用自己的泥巴把对方的炸开的窟窿修补上,越薄越省料。胜者取得游戏优先权,优先与做好炮儿的接着玩,谁先做好谁先排队等候,乐在其中。有的手快,有的手慢,也可随机找伴玩,忙的没闲。泥巴越玩越干,有时我们把泥团放在水氹里打个滚儿,可夏天地面积水渗漏的急挥发的也快,根本留不住,不一会就找不到积水了,要想继续玩,有时还得动用一点口水补给,直玩到蹲得腿酸,才肯罢休。小伙伴手里的泥团,有的越变越大,有的越来越小,要是手艺好,运气佳,游戏最后的大赢家可以把手中所有泥团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小小泥灶,带回家放在阴凉处,让它静静地风干。我也曾做过几个,早不知所终,当时确实很快乐。回想起来,在那个幸福时光里,其实母亲告诉我一个简单的道理:泥干自落。

接着说跳皮筋。橡皮筋易耗品,小伙伴们就轮流着买。小时候,要攒一两个星期零花钱,才够买一段长度够五六个人一起玩的皮筋。一般情况下,买一丈放半尺,买二丈放一尺,只要放松一点量,就会觉得暖暖的。卖皮筋老奶奶用尺子量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她一拉紧,心随之一紧,毕竟小又不敢说,只是下次我们都不会再去她家。人心是不可欺的。长大后知道,此谓童叟无欺。所有的游戏当中,当然是跳皮筋玩出的花样最多,撑起皮筋的宽度可从单腿至双腿并拢直到两腿最大跨距,高度可能由踝下逐渐移至齐胸,那玩法更是多的记不清名儿,不过现在见着皮筋就知怎么蹦达,只是体力和灵活性大不及从前。那时的我们,个个像只快乐的蜻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急或慢,或远或近,翻飞在皮筋上下内外。

再说推铁环。父亲曾用八号铁丝绕木桶一周,两头各多留一厘米,用老虎钳使劲一拧,对折咬住就好,这种铁环就是细了点,轻了些,况且中间有一个接头,推起来,一跳一跳的,易变形,老脱轨。要是家里木桶出点问题,出自好手艺铁匠的桶箍就成了我这个被母亲唤作破烂王的最爱,光滑圆溜,宽阔厚实,推起来稳稳的,即使路面不平,只要脚步跟上,再快也不会脱离手推的导轨。

还有砸沙包。双方人数不拘,分站在中间线两侧,沙包砸起来,就像疯子一样跑着跳着躲躲闪闪,沙包砸中者退场,直到最后一个人,该方胜出。在我和姐姐还小的时候,经常央求太外婆放下手里的针线活,给我们缝个沙包,姐姐喜欢要大点的,我比较喜欢小点的。虽然名曰沙包,其实布里边装的是米。长大后,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也带着我用缝纫机扎的沙包,快乐地玩耍。

愿我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我步入余年,隐去不了童心。(潘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