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基层检察机关“微作品”创作初探
时间:2015-09-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和迅猛发展,便利快捷、时空不限的网络平台全面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冲击和削弱传统平面媒体功能。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各界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其中微讲堂、微电影、微视频等各种视频载体传播功能日趋强势。面对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态势,社会正能量和时代主旋律亟需通过新平台新载体有效积聚和释放。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的影响力辐射力,弘扬社会公德,传递公平正义,使其真正与社会各界群众“零距离”接触尤显重要。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检察院瞄准互联网与基层检察工作融合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从检察工作特点和辖区社会实际出发,转变观念,推陈出新,开拓创新,通过创作和摄制微讲堂、微电影、微视频、微讲座等(以下通称“微作品”),注重与检察工作、群众需求、舆论宣传相结合,努力追求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尝到了甜头,取得了成效。

一、“微作品”创作的有益尝试

2012年初换届选举后,该院新一届党组领导班子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步打造出雨山检察预防工作品牌——检察题材“微作品”。

(一)创意的原始版。2012年以来,该院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开展“大走访”活动,积极宣传检察机关职能和相关法律知识,及时帮助走访单位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走访中三十多个单位提出了一个共性需求,邀请检察官定期开展警示教育讲座。而该院的预防办是一个没有编制的内设机构,里里外外一个人,面对众多单位的预防工作需求显然力不从心。在走访中,该院捕捉到一个细节:有个单位有自己的网页,网页上设置了专门的廉政教育板块,不定期播放相关内容。该院由此思路洞开,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预防工作大有可为。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调研和论证,积极探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构思了检察官“微讲堂”创意。针对基层院人少事多和预防部门“孤家寡人”的情况,院党组整合全院现有的人力、智力、财力等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抽调全院40周岁以下的业务精英和工作骨干组建全院预防犯罪宣传工作小组,根据预防工作需要,任务落实到人,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全程服务的良性互动共建的机制。

“微讲堂”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录制的视频资料,通过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生身边的案例向社会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和检察机关职能等。每期“微讲堂”讲述一个罪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时长约10分钟。根据辖区内不同单位的需求,为相关单位量身定制课程;按照“你需要我做到”原则,以群众需求为重点,普及相关民事法律知识等。

(二)创作的升级版。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围绕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民事行政检察、举报知识以及新罪名犯罪案件,先后录制8期“微讲堂”。深入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学校等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得到辖区群众普遍认可和欢迎。初尝胜果后,该院在不断积累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新载体,力求新成果。2014年7月底,该院以全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评比为契机,精心选择本院查办的农村土地征迁中的职务犯罪案例,创作微电影剧本,摄制了全市检察机关首部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错爱》,该院领导和干警20余人参加演出。微电影上演后先后获得华东六省一市暨全国部分城市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故事类三等奖、马鞍山市首届金马奖微电影大赛最佳编剧奖等。省、市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反响好,由此推出预防工作新品牌,有特色有亮点。

微电影作为贴近生活、群众喜爱的新颖载体宣传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实践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超出了预期效果。2015年7月,该院又从需求出发,以成功查办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例为素材,创作了微电影《设防》剧本,参加由高检院影视中心、中国检察官文联影视协会联合举办的检察题材优秀影视剧本征集活动。

(三)创新的精装版。近年来,该院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中注重特色创新和品牌培育,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本院办理的鲜活典型案例,结合群众需求,关注社会热点,创作法治小品,集聚检察工作正能量已成为该院一大特色。

2012年以来,该院自编自导自演的法治小品《暗访》、《罚款》、《缘份》、《圆梦》等,在全市检察机关及全市政法系统文艺汇演亮点纷呈。这批法治小品不仅短小精炼,雅俗共赏,以小见大,突出主题,也挖掘了本院干警创作表演的潜力,更为“微作品”创作夯实了基础。2015年3月,针对全市乡村土地征迁中村“两委”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案件频发的现状,该院及时摄制了微视频《蚁贪》,时长12分钟,以舞台情景剧的形式,通过幽默的地方方言、夸张的肢体动作等再现一个贪腐案件全过程,淋漓致尽地针时弊。该片在辖区巡回播放后,赢得区委书记乃至普通村民的一致叫绝称赞。全省检察机关开展首届预防职务犯罪精品“微讲座”评选活动后,该院精心策划制作一期精装版的“检察官微讲座”,时长20余分钟。这期讲座融动漫制作、图片展示、现场评述为一体,围绕引言讲述、案例展示、罪名解析、忏悔陈述、警言警示等五个环节,深刻剖析本院近期查办的一起涉及征迁拆迁领域行政执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通过此案重点讲解贪污罪的概念、犯罪构成以及贪污罪的认定与处罚。

二、“微作品”产生的实际成效

基层检察机关基本特点是院小、事多、人少,且资金有限,装备滞后。面对这一现状,该院发挥互联网平台不可替代的优势,巧用借力思维,借助网络平台释放有限的检力资源,较好缓解了检力不足等矛盾。定期创作制作检察题材的“微作品”,不仅提升了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也有力推进了各项检察业务科学协调发展,其实际成效尤显突出。

(一)各界领导高度关注。该院“微讲堂”前期主要是处在摸索和实验阶段,录制3期后正式与公众见面。通过检察信息和外宣报道跟进,雨山区委书记在有关信息作了重要批示并在全区推广借鉴,市检察院检察信息采用后又被马鞍山市委信息采用,同时各类纸媒和网媒先后报道此消息。市纪委和市司法局相关领导主动将“微讲堂”挂到机关局域网,适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专题宣传教育。2015年4月初,省检察院预防处处长在该院调研时对“微作品”这一新颖形式大加赞赏,随即在全省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予以推广。

(二)各类单位主动转载。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盛行,“微作品”定期在辖区各预防单位门户网站、群共享、局域网等转载,所有用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对其进行点击浏览。“微作品”可以重复在多处发布,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特定的人学习共享。据不完全统计,该院“微作品”视频点击量已超过110万人次。一些单位根据自身工作需要,主动提出与该院共同录制“微作品”,通过选择性对接合作,“微作品”制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电信诈骗、传销、危险驾驶等犯罪案件近年来频发,此类犯罪行为危害范围广,受害人多,具有典型性。该院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专门制作涉及这三个罪名的“微讲堂”,主动与辖区内的七个司法所进行对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有效遏制此类案件发生。

(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2014年以来,该院在查办了一批征迁控违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后,及时深入发案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并将“微作品”上传机关内部局域网。发案单位迅速作出反应,在涉及征迁控违领域的有关部门开展为期一周的“自省、自查、自纠、自首”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有10余名涉案人员纷纷到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上交违法所得,主动交代自身问题。该院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的原则,仅2015年1月至9月,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大案率100%,反腐败工作走在全市检察机关前列,打击和预防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微作品”产生的叠加效应功不可没。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检察院抓住“微”下功夫,围绕“小”字作文章,突出“新”字促工作,充分体现了费用小、投入少、成效好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好基层检察工作提供了示范。该院凭借互联网平台优势,定期创作制作贴近社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微作品”,进一步扩大传播辐射力,努力实现检察工作从检务公开到司法公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