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清明绝唱
时间:2015-03-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那年四月初,我已正式调入政法机关工作。舅舅得知此讯后很是欣慰,一再告诫要练好本分和本事两种功夫。谁知清明节当天傍晚传来一个噩耗:舅舅遇车祸……简直不可思议呀!65岁的舅舅是在去给外婆上坟拜祭的路上惨遭不测,走得如此浪漫、悲怆,犹如一首神奇诡异的挽歌。

舅舅路华青是从没落的大户人家走出的一介寒儒。祖业败落使得幼年的他深感求学的艰辛。童年时只能在乡间私塾随塾师伊呀学声,系统接受传统儒学洗礼,教书育人成了他终生职业。舅舅有鲜明重叠的个性:仁善、聪慧、秉直、刚毅,克己忍辱负重,待人慷慨大义。他有位出生地主家庭的朋友周教师,膝下有三四个孩子。迫于特定的环境,患有严重痨病的周老师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回乡下被监督被劳作。或许同病相怜,舅舅对周老师倾注了大爱,时不时地捐钱捐物救济。周老师病故时又出资为其建墓竖碑,力所能及地继续资助几个未成年的孩子。

在众多的外甥中,舅舅对我及全家特别关爱。在我出生前就特地为我起了“子健”、“鸿飞”等学名,寓意成长成才,大鹏展翅。“文革”中期一个深秋的傍晚,舅舅在石牌街头散步时看到一张某单位革命领导小组发出的“通缉令”,被通缉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他对父亲历史情况了如指掌,急切赶到邮局打长途电话给我母亲详细追问原委,断定这是借机报复,陷害忠良,随后伏案疾书万言的申诉材料。十年后的早春二月,父亲所谓问题终得平反昭雪……此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为圆高考梦,我请假去了皖河之滨,与在怀宁中学任教的舅舅共同生活20余天,第一次零距离感悟他为人处事的风范。舅舅的生活清苦,对自己近似刻薄,省吃俭用,衣着简朴,常年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藏青或深灰色的中山装,敞着衣领,话说激动时常挽起裤腿,斯文扫地,不知情的人总以为他是校园勤杂工。但站在讲台上,他一副老夫子的作派,随手写出颇见功底的空心魏碑体粉笔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声如洪钟,口若悬河地讲述国学经典,博引佐证,正德修理。在校园里,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位教高中古典文学的路老师。

舅舅通常在周末时回乡下老屋。陈旧的老屋显得较杂乱,除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起居家什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他卧室兼书房内,一个特制加长的书架上摆满整整齐齐的线装本古文书籍,还有三个上了铜锁用于装书的樟木箱子,宽大的板床上有不少随手可拿的书……他觉得人生在世要掌握两个秘诀:健康在早上,成功在晚上。清晨,他洗漱晨练后,一张躺椅,一本书,或鉴赏古文或吟诗作赋。夜晚,柔和微暖的煤油灯上常支着一个三角铁架,铁架上放着煨炖花生米的搪瓷缸。他左手一把壶,右手一卷书,在潜心阅读过程中花生也慢慢熟透了,光能热能兼用,整个屋内溢满扑鼻的香味……这是他独特的沉吟默思意境。

舅舅的老屋还有个中药铺。两个硕大的药柜抽屉里摆放各种中草药。稀少的中药是专购的,大多都是在附近山野丛林中采摘,自备了专供碾药的铸铁药槽。空闲时,他一面用脚碾磨草药,一面捧书阅读,一副悠悠自得的样子。他安居老屋,传承国学,悬壶济世,许多时间用在吟诗填词和中医治疗上。善于辩证思维的他潜心琢磨,勤于实践,利用各种偏方在治疗精神病等疑难杂症上有绝招。患者多数是附近贫困的村民,开处方或抓草药通常不收钱。许多治愈后的患者时常送来鸡蛋、芝麻、菜油、花生之类的土特产,但也有例外。那是在1984年的初冬,他特地嘱咐一位会木工手艺的患者制作四把折叠椅,说是给一个外甥结婚送的礼物。当年的寒冬,二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雪封门,滴水成冰,交通四处受阻。腊月二十八,舅舅顶风踏雪艰难地从石碑如期赶到我家,送上贺喜礼金、婚姻对联以及四把枣木折叠椅,为我主持婚礼仪式……一晃三十年了,如今物是人非,只有那四把椅子至今我仍在受用。舅舅退休后把他后期写作的诗词汇编为《老牛诗稿》。篇首曰《老牛》中写道:破栏长夜寒风袭,粗草枯肠白乳盈。焦毛露骨沉沉步,一趔一趄又一程。……华青舅舅,这是你最真实的写照吗?

清明将至。二十年前,舅舅魂断皖河,猝别人间。去趟石碑吧,为他和外婆祭上浓浓的思情……